2024年12月1日,气象行业标准《气候特色农产品评价方法》(QX/T 719-2024)将正式施行。该标准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区域的气候品质特征和多年规律进行精细化评价,为挖掘农产品的区域优势气候资源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撑,也为评价地区因地制宜利用优势气候资源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据《气候特色农产品评价方法》的主要编制人、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生态服务室主任范晓青介绍,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自2012年以来,我国多地气象部门陆续启动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2019年,气象行业标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规范》(QX/T 486-2019)的发布,为农产品的年度气候品质等级认证工作建立了统一、规范的方法体系。
多年的实践证明,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成效显著,不仅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农产品赢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强国建设步伐的加快,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积极探索创建特色农产品气候生态品牌,助力农产品的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实现特色农产品的生态价值。2021年,中国气象局印发《关于提升气候资源保护利用能力的指导意见》,提出更好发挥标准支撑气候资源保护利用的作用,开展优质气候资源评价系列标准编制工作。
由于在对农产品气候品质多年规律的评价方面还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2021年10月,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获立项批复,牵头承担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气候特色农产品评价方法》在遵循现有标准规定的农产品年度气候品质等级认证方法的基础上,量化判定了特定区域农产品气候品质稳定突出的可靠方法,为区域优势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和因地制宜利用农产品优势气候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气候特色农产品评价方法》详细规定了农产品的评价条件,要求被评价的农产品需在评价区域以常规方式规模化连续种植不少于10年,且为未经过加工、生理生化指标未发生改变的初级农产品。该标准明确了开展评价所需的农产品资料和气象资料要求,并规定了四个核心评价步骤:建立气候品质评价模型、计算气候品质评价指数、依据长序列气象站点资料和格点资料综合评价确定有效年份、统计有效年数以得出最终评价结论。对于评价标准达到要求,且多年受评价区域气候条件影响而保持优质品质的农产品,可被评价为气候特色农产品。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评价报告的要求。
范晓青介绍,《气候特色农产品评价方法》是对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的深化与细化,严格遵循了科学性、协调性的标准编制原则。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该标准构建了覆盖农产品生产区域的长序列精细化格点数据,并结合代表性气象站的数据,实现了点面结合的综合评价,使评价结论从体现单一年份的气候品质优劣等级,拓展到揭示区域气候条件下农产品的多年品质特征。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写组充分结合了国省联合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的业务实践经验和成果,通过选取蒙顶山茶叶等不同地区农产品的共计163组数据,对标准技术指标进行了严谨的分析验证。
通过该标准开展气候特色农产品评价,能够客观、准确地体现特定区域农产品气候品质的多年特征,评价结果为开展气候生态品牌创建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借助品牌的力量,可以进一步推进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该标准还强调了对特定地区气候进行连续性的精细化评价,这不仅有助于挖掘和利用优势气候资源,还能为优化农产品种植布局等决策提供参考,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
该标准的实施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气象局优质气候资源评价系列标准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国气候资源评价的整体水平,并为促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服务抓手。
(作者:栾菲 姜月清 责任编辑:张林)